这个姿势似乎令郁润青觉得很舒服,舒服到已然昏昏欲睡:唔一定要回去吗。
你想我留下?
嗯
郁润青若有似无的应了一声,便彻底闭上眼,沉沉睡去。
过了好一会,陆轻舟才小心翼翼地挪开她的手臂,坐起身,目光自然而然的落到对面的屏风上。
屏风是最寻常不过的屏风,唯一出彩的是上面裱着一副画技高超的山水图。房屋两三间,坐落在林中,细看之下正是小拂岭的景象。
而画中屋旁的槐树与院里的槐树极为神似,关键是槐树底下也悬挂着一架秋千。
面容模糊的蓝衣少女坐在秋千上,裙摆翻飞,黑发凌乱,分明瞧不见神情,却叫人一眼便能看出她的肆意与快活。
陆轻舟紧抿着唇,看向左下角的落款若有知音见采,不辞遍唱阳春。
那时的郁润青,究竟因何作画,又因何留词,陆轻舟不愿深思。
若有知音见采,不辞遍唱阳春。她漫不经心地念出这首诗的下一句:一曲当筵落泪,重掩罗巾。
咳咳,质量比数量重要,对吧?
ps:这章也有一百个红包哦!(这样我可以理直气壮的短小)
注:若有知音见采,不辞遍唱阳春。一曲当筵落泪,重掩罗巾晏殊/山亭柳middot赠歌者
第39章 喜良缘(三)
淮山的山脚下有一座小镇,名为望仙镇。
小镇是真小,比村子大不了多少,拢共就三条长街,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百户人家。而镇里的百姓大多是指望着问心宗谋生的。譬如后街那几个铺子,祖祖辈辈专干木匠活儿,平日里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,有锯木的、刨料的、雕花的、开榫的、打磨打蜡的,凭良心说,手艺并不比京州城的木匠差,只是铜件和雕花没京州城那么时兴,略显质拙古朴。
可这份质拙古朴,不偏不倚正对仙门修士的胃口,既然如此,望仙镇的木匠们便也懒得琢磨新花样了,山里若缺什么,派人递信出来,他们就依照老一套的章法做好了送过去,这样是又快又省事,两相便宜。
然而这一日晌午却有一单颇为琐碎的大生意登上门来。
十八件木器?一下子要这么多?
不止呢,这张单子上还只是大件的,瞧瞧,这张上头是小件的,妆匣,铜镜,花几,哎,多了去了,你慢慢看吧。问心宗外门管事的一边说着,一边又从竹筒里取出十来张画卷:还有,山里的仙长特意交代,不要八仙纹,太老气了,也不要梅兰竹菊,太俗气了,她自己画了花样,你就照着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