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月笑道:“奴婢长大了呀,当然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到处疯玩了。”
“我能每天衣食无忧,还能在这里随意看书,不用点卯做活,已经很好了,我很满足。”
贺知昭觉得氛围轻松了一点,问出了此行的目的,道:“你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?比如想学一门手艺,去一个地方,或者今后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?”
这是在问她后半辈子的追求呀!
虽然一个主子爷问这样的问题,显得过于热心了,但原文的设定中贺知昭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他出身富贵却天性悲悯,身为特权阶级却讨厌等级制度,他有强烈的正义感,同情弱者,生了一副不属于王侯世家的侠义心肠。
秋月需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,这或许会影响接下来贺知昭对她的安排,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。
贺知昭迟迟没有听见回答,以为秋月没能理解自己的意思,解释道:“我觉得,人活一世,总是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的,没有人会天生就喜欢伺候人。”
他有些自嘲地道,“我虽然不知道三妹妹把你送来这里的真实用意。但既然我应承了她,就会完成对她的承诺,让你的后半辈子过得顺遂安心。”
怕秋月有心里负担,又保证道:“当然,即使没有三妹妹,凭着我们一起长大的情分,我也是会照料你的。”
“院子里的活,多的是人抢着做。以三妹妹的为人,想必你也不会缺银钱,你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。”
秋月看得出来,贺知昭是真的把自己,准确地说是把原身当作朋友对待的,也不知他是对所有下人都如此,还是仅仅对她。
她实在不能想象贺知昭和院子里那些阴阳怪气的丫鬟做朋友。
友情是不会有独占欲的,人不会嫉恨自己的好朋友有别的朋友。但是玉书几个明显是把贺知昭当做自己碗里的香饽饽,一旦有人觊觎,她们就能扑上去撕了对方。
无论如何,她对这份不知是否属于自己的友情而感动。她当然有自己要做的事情,但是不能告诉他呀。
既然是朋友,她也就“真诚”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公子以后还会出去游历吗?如果去,能带上我一起吗?”
说着,可怜兮兮地道,“我从小被卖进尚书府里,在四四方方的院墙里长大,从未看到过书本里描写的壮阔的沙漠、广袤的草原、一望无际的大海,很想去看一眼。”
这一刻,在贺知昭的眼里,面前的女子似乎和记忆中的某个身影重叠了。
曾经也有一个人,对他说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可惜,现在她不愿意去了。
那个人不愿意去了,他现在不太有心情带别的人去看世界。
可是这个话题又是他带起的,如果拒绝,他刚才说过的话又算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