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他们都是理科生,但大家都学过语文,晓得要组字成诃,组词成短语,组短语成语句,这么一个基本的流程。
上小学的时候,语文课也是先教汉字,再教组词,接着是短语,最后造句,成段落,写作文。
大家是学计算机的,哪怕现在只是刚碰到皮毛而已,也明白这个流程越到后面越复杂。
原本的欢声笑语,顿时变成了愁眉苦脸。
众人集体抓耳挠腮,冥思苦想。
有人干脆提议:“要不算了吧。打字打字,我们就把精力放在字本身身上。”
他们的目标是打出汉字来呀,现在知道怎么打字了,那就可以了。他们的下一步目标,应该是怎样让打字更轻松更方便跟迅捷。
有人附和,也有人反对。
反对意见也是明明白白的:“有什么能比直接打出一句话更方便呢?”
“熟练了啊,就像叶师姐说的一样,打惯了,一分钟打一百字,已经完全够了。”
但是依然有人不满意。
想不到可以直接打句子的时候,大家无所谓。等意识到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可能,再想让他们放弃,那就千难万难了。
叶菁菁当然也不肯止步于打单字,她说服大家的理由非常简单:“打句子,市场是有需求的。只要有需求,我们不做,外国人就会做。到时候我们只能用人家的东西。”
全场集体熄火了。
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荣誉感爆棚,其他事情都好讲,一旦涉及到国家和民族,那绝对毫无二话。
叶菁菁询问方教授:“您老能给我们点提示吗?我们都理科生,语文学的其实不咋样。”
方教授摆手:“我不懂计算机的。我只有一个门外汉的看法。打句子,说白了就是一个计算机进行语言理解的过程。”
大学生里有人喊出来:“计算机它理解不了啊,它只能执行指令。”
方教授摊手:“那我是管不了的。我想的是万丈高楼平地起,这一步步的,打地基是最重要的。如果在你们要做的第一步,分词这个层别,你们能做更多的信息处理,那么后面整个语言理解的过程,就相对要简单很多。”
大学生们茫然了。他们确实非常聪明,但有些领域你得接触了,你才会产生想法。
比如说叶菁菁,瞬间醍醐灌顶:“我明白了,你的意思是,对字符串进行分词,得到词数越少,越容易理解这个字符串。”
结果这回方教授晕了,隔行如隔山,他也不晓得字符串是什么意思呀。
倒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们激动起来:“对对对,越少越好。”
得,学科的分界真是夏虫不可语冰啊。
方教授越听越晕,唯有告辞:“那你们先忙着,我走了啊。”
大家伙儿正说的热闹,甚至顾不上了送一送老教授。
谢广白晚上做完实验过来接她时,叶菁菁还意犹未尽:“时候不早了,大家早点回去休息吧。有什么想法都大胆地提出来。一人计短两人计长,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,相信诸位小诸葛可以创造奇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