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要武难得不跟她俩抬杠,反而帮腔: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,不一样的。只有资本主义国家,才会把人当牲口使呢。”
叶菁菁赶紧补上:“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,是马克思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,美国工人最先开始实践的,是工人运动的胜利成果。咱们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倒退呢?”
啥?
在场一摊子人开始懵圈,八小时工作制他们理解,三班倒嘛。可这双休又是什么意思?
“一个礼拜放两天假。”叶菁菁预判了他们的预判,紧急强调,“我们国家还备战备荒呢,条件跟不上。”
哦,那大家心里稍微舒服点儿了。
虽然出了国,他们就发现所谓的外国人民水深火热,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。
但也不能人家本该水深火热的外国工人,居然一个礼拜还能休两天。
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,还要在哪儿体现呢?
“不对呀。”有工人反应过来,“那日本人怎么到现在还不下班?他们活干不完,为什么不多招点人?他们不是跟美国学吗?”
在场的领导们个个表情微妙。
哎呦呦,一个个上下嘴皮子一搭,就说招人,以为招人是很简单的事吗?
今天又不是没听介绍,日本的公司就跟国内的国企一样,又是分宿舍,又是盖学校,又是管医疗,把职工的吃喝拉撒睡全给包办了。
多招一个人,哪里是简单的多发一份工资啊。
那意味着还要再额外支出一份成本,多一摊子的事儿。
一时间,现场气氛有点尴尬。
叶菁菁摸了摸鼻子,解释道:“日本有加班文化。最早是因为战后重建,整个社会都鼓励加班加点干活,后来被利用了,形成了惯例。”
她伸手指了指窗外,“别看这么多人加班这么长时间,未必是他们手上的活干不完。”
“有的时候,只是他们的上司不走,他们就不好意思走。”
“可下属不走的话,上司又觉得自己早走了,好像还比不上下属对单位的工作更上心。”
“所以大家就处于一个没事也得磨洋工,反正谁也不能比别人先走的状态,看谁第一个扛不住。”
孔素梅听得目瞪口呆,脱口而出:“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吗?干完活该走就走啊。日本人想什么呢?”
叶菁菁心里头呵呵,长江后浪推前浪,这方面,以后中国也不逞多让。
但不管日本人究竟是怎么想的,反正今天晚上,西津纺织厂考察团的同志们,是能好好睡一觉了。
第二天早上起来,大家等待出发去新干县车站时,碰见川田一郎,也能你一言我一语的,表达对日本加班文化的不赞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