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菁菁不假思索:其刘刘武铃耙耙佴雾“他们统一做文字工作。”
薛琴常常感觉,自己和她,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。
因为她总是跟不上叶菁菁的脑回路。
比如现在。
他们工人夜校有多少文字工作要做?需要招上百号人吗?
薛琴不得不提醒她:“我们现在是缺钱,不可能花钱养闲人的。”
叶菁菁挑高眉毛:“他们可不是闲人,他们是要给我们夜校挣钱的。”
怎么挣?
叶菁菁示意领导们的方向,他们正在谈笑风生呢。
说的是什么?
说的是,联系了西津市下放知青所在下放点的省广播电台。
这样教学录音一播放,全省所有的西津知青都能听到,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录音带。
录音带也不便宜呢,况且翻录效果肯定比不上原版,肯定是翻录的次数越少越好。
哎,如果不是因为现在老师们都忙疯了,而且时间太紧张,领导们还想让老师重新再录一个版本呢。
薛琴依旧茫然,她不明白,领导们说的跟他们夜校挣钱有什么关系?
“你听广播是不是也能收到隔壁省的广播台?”
“啊,怎么啦?”
叶菁菁叹气:“你忘了?不是你说的嘛,能听到我们教学录音广播的地方,都是我们教材能卖到的地方。”
怎么卖过去?答案呼之欲出。
薛琴迫不及待地抢答:“我们给这些地方的知青办写信,问他们要不要买我们的高考讲义?”
嘿呀!太棒了。
薛琴甚至发散了思维:“现在咱们市革委会送资料的省,也不是每个市每个县,都有咱们的知青。那些没有的,就只能自己买了呀。”
哎呦!这可真是财源滚滚来。
不过——
薛琴大管家当久了,对钱特别敏感:“那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写信。给一个县的知青办发一封信就行了,最多十几个人就能干这活。”
叶菁菁瞪眼睛:“我们的目标是农村包围城市,要深入到公社,要以咱们夜校的名义,正是给人家公社知青办发函。”
为什么?
因为县城有书店啊,说不定《数理化自学丛书》很快就能风靡所有的新华书店。
因为下放知青要么在生产队,要么在公社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