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琴一听黄芽菜,来了兴趣,赶紧跟着叶菁菁一块走。
她俩往前不到五十米,还真见了个独轮车,靠着墙,上面摆着脆生生的青菜、白胖胖的萝卜和大叶子的雪里红,以及一个敞开口的麻袋,里面装的东西灰不溜秋的, 是晒干的山芋片。
这会儿都已经快小雪时节了,绿油油的菜看着挺舒服。
但是大家伙儿都围在独轮车后面,谁也顾不上挑菜。
人群中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:“同志, 你俩都必须得去医院。”
叶菁菁挤进人堆,瞧见说话的谢广白,赶紧问半蹲着的他:“他俩怎么了?”
大冬天的,下午过了太阳最好的时候,风吹着人脸都觉得疼。
这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,居然瘫坐在地上,也不嫌冷。
“走伤了。”谢广白解释道,“他们从三家桥公社走过来的,走了14个小时。”
他也是上完培训,刚好从这边经过,听到有人喊“同志,你们怎么了?”,才跑过来看的。
旁边新围上来的人,听得忍不住啧啧道:“你们两个小的也真是,不拿身体当回事哦。听大夫的,赶紧去医院好好躺着。”
两个半大小伙子急了:“不行啊,我们得把菜卖掉,我们还要去买高考复习讲义。”
周围的议论声大了起来。
“难怪呢,这两个小孩是真不容易。”
立马有人打包票:“你们去你们的医院,我们给你们卖掉,按照副食品店的价格卖,可好?”
旁边人也强调:“放心唻,不会短你的斤两。”
那两个半大小伙子还没反应过来。
叶菁菁接过话头:“同志,你们想买的讲义是不是广播台讲课的那个讲义?”
两人脸上还写着茫然,头却点了下来。
叶菁菁笑了:“放心,我们是纺织三厂工人夜校的,讲义就是我们印的。”
大家伙儿都露出了笑脸:“那可太好了。小伙子你俩这下放心唻?”
“走走走,大家帮忙搭把手,把他俩送到医院去。”
又有参加完义务劳动回来的青年,热心地主动请缨:“坐我的自行车,我带你过去。”
旁边的人也附和:“对对对,我的自行车也行。”
剩下的热心人,还拿了自家的秤出来,帮忙称菜。
不多会儿的功夫,蔬菜和山芋干都卖得差不多了。
尤其是山芋干,因为便宜,一毛二一斤,不要粮票,而且能当饭吃,特别受欢迎。
负责收钱的奶奶,仔细清点了手上的一沓子毛票和分票,又让旁边的一位阿姨复核了一遍,才郑重其事地交到薛琴手上:“同志,一共是十三块七毛四分钱。可还够啊?不够的话,我们也给凑凑吧。学生娃娃不容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