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除了夸奖姚容外,陈先生还夸奖了《女报》。“它让更多人听到了女性的声音,听到了女性的诉求。”“也许这样的声音无法叫醒众人,也无法改变现状,但呐喊一定是有意义的。这个时代太缺少这样的呐喊了。”当然,陈先生也没忘记夸叶鹤栖。“她对婚姻的理解,十分让我震惊。”“她和她的母亲相互拯救,《火凤凰》不是属于姚容一人的赞歌,而是属于她们母女的战歌。”“她的母亲是一位斗士,而她是一位勇士。”最后,陈先生说:“这场战争的影响,也许要在很久以后才能体现出来。但当以后的人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,他们一定不会忘记今时今日发生的一切,也不会忘记了她和她们。”***“竟然连陈先生都被惊动了。”报社里,周绮怀激动道,“陈先生还夸我们了!”其他人脸上也都露出荣幸之色。就连素来沉稳的陈宛,唇角也都带着几分淡淡的笑意。但要说现场最激动的,还得是叶鹤栖。叶鹤栖捂着自己的胸口,激动得耳朵脖子全部都红了。天天天啊,她居然被陈嘉佑陈先生点名道姓夸奖了!还说什么她是勇士!!!这可是陈先生啊。这可是历史书上大名鼎鼎,对新中国做出过许多卓越贡献的陈先生啊。姚容笑问:“就这么惊喜吗?”叶鹤栖用力点头:“不仅仅是惊喜,还是荣幸。”她不知道该怎么跟她娘说。但她身为一个后世人,对陈先生这样的开国功臣,充满了尊重和濡慕。姚容摸了摸叶鹤栖的头,刚想说些什么,陈宛就举着报纸道:“今天这么高兴,我请大家去吃羊肉汤。”众人鼓掌:“陈主编破费了!”陈宛道:“应该的应该的,过去那大半个月大家都累坏了,《女报》的销量能够提升这么多,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。”周绮怀起哄道:“陈主编,你要是这么说的话,那一顿羊肉汤可不够啊。”叶鹤栖跟着起哄:“就是,报纸销量提升了这么多,也让我们大家都沾沾喜气啊。”陈宛笑容满面,顺着她们的话道:“行行行,过两天就是除夕了,我给你们所有人都包大红包,这个喜气够了吗!”听到有大红包,众人的掌声顿时更响亮了。吃饭时,陈宛问起姚容接下来的打算:“经过这些事情后,叶家肯定不敢再对你们做什么了,你们要不要搬回北平住?”姚容想了想,摇头道:“北平有北平的好,沪市有沪市的好,既然都在沪市落脚了,就在那里多住两年吧,等鹤栖读大学了再换城市也不迟。”与陈宛聊完,姚容又去找到周绮怀,跟周绮怀说了明天要回沪市的事情。“啊?”周绮怀惊讶又不舍,“我还以为你们要留在北平过年呢。过年那段时间我要回老家住,我那套房子空着也是空着,你们可以继续留在里面住。”“不了,我和鹤栖已经商量好了。”姚容婉拒了周绮怀的好意。比起留在周绮怀的房子里过年,她们母女更希望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过年——虽然说沪市的房子是租的。周绮怀知道她们心意已决,也没有再劝。吃完午饭,几人从小饭馆步行回报社。远远地,几人就看到张念钊拎着大包小包站在报社门口。周绮怀问:“你怎么过来了,还带了这么多东西?”张念钊的目光落在姚容身上:“我是来赔礼道歉的。”姚容唇角微弯:“你写的那两篇文章,让我看到了你的诚意。我接受你的道歉,不过这些东西就不必了。”张念钊早就猜到姚容不会收,所以他买的赔礼,除了几盒糕点,剩下的都是给叶鹤栖的:“这些都是我给鹤栖的见面礼。你们要是不收下,我拿回去了也用不上。”在张念钊的坚持下,姚容最后还是收下了这些东西:“你买的糕点有点多,要是不介意的话,进来一起喝杯茶,吃完糕点再回去吧。”张念钊笑着应了声好。众人围坐在一起喝茶。叶鹤栖特意坐到了张念钊的身边:“张先生,我不白收你的见面礼,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。”张念钊话里带着一些哄孩子的意味:“好啊,你要给我讲什么故事。”叶鹤栖清了清嗓子。别人说故事,都是以“从前”开头。叶鹤栖的这个故事,却是以“未来”开的头。“在未来,会有一个可恶的骗子和一个善良的傻子。”“骗子说,北方有一个县城遭了大灾,当地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,求傻子发发善心,捐些钱,让老百姓能填饱肚子。”“于是那个傻子在没有查证的情况下,就将自己的现钱都给了骗子,还将自己的资产变卖了凑钱给骗子,甚至还想要发动募捐继续凑钱。”“直到有人提醒傻子,那个县城没有遭了灾,傻子才发现那个人是骗子。当他想要去找骗子算账的时候,骗子早就已经带着他的全副身家不知道跑去哪里逍遥快活了。”张念钊哈哈大笑:“这傻子是不是缺心眼啊,连这种谎话都能骗到他。”叶鹤栖满是怜悯地看着张念钊,看在那些见面礼的份上,她说了句好话:“也不能这么说,他的出发点是好的。”“出发点是好的,但太笨了。”张念钊笑得更大声了。其他人听到了张念钊的话,好奇问他们在聊什么。张念钊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给众人。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。屋内充满了快活的气氛。等张念钊笑够了,他才像是想起什么般,扭头问叶鹤栖:“鹤栖,你为什么要特意跟我讲这个故事?”“没什么。”叶鹤栖拍拍张念钊的肩膀,起身道,“反正你记住就行。以后要是有机会了,多读各种诈骗故事,再学习一些反诈技巧,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坏事。”第264章 从现代穿回民国19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 相聚过后,姚容和叶鹤栖再次坐上了从北平前往沪市的火车。只是与上一次的匆忙慌乱不同,这一次, 她们是在几位朋友的相送下离开的。手里还提满了朋友们送的各种礼物。火车抵达沪市时, 已是大年三十早晨,整座城市都沉浸在过年的热闹和喜庆之中。姚容母女叫了辆黄包车,让车夫将她们送到楼下。在车夫准备拉车离开时,姚容叫住了他,给他递了两块包装好的糕点:“师傅, 这是北平的特产,您带回去尝尝。”“哎呦,这……”车夫有些惊喜,又有些不好意思,“这怎么使得,这东西肯定很贵吧。”叶鹤栖笑吟吟道:“师傅, 快拿着吧, 今天是除夕,您也早点收工回家过年。”“再接一单生意我就收工回家了。”车夫连声道谢, 将糕点小心翼翼地放好,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给压碎了。 ', ' 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