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帝叹了口气,道:“这就不必了,朕早就过了在莲花灯前许愿的年纪了。”
“人生在世,既然没有出家,那就是在家人,人都有家,皇上也不例外,莲花佛陀保佑的乃是家庭,皇上又怎么会不在许愿的年纪呢?”梵音大师微笑道,“何况武王殿下又这般年轻有为。”
开平帝却摇了摇头,长吁短叹起来,那意思仿佛在说,他的子嗣并不能让他满意。
“方才贫僧听到武王殿下与皇上争执,似乎是与少府寺的周少监有关?”梵音大师问道。
他已经习惯叫周少监了,这么长时间没和周元瑢见过,还停留在周元瑢的上一个职位。
山。与。
三。タ。
“梵音大师,你也听说过他?你不会也要为他说话吧?”开平帝迷惑不解。
梵音大师微笑道:“皇上忘记了,是皇上把周少监派到贫僧这里来的,大相国寺和寺前的净琉璃街,这一年来,托周少监的福,都未曾淹水,僧人们行动起来,也十分便利。”
开平帝想起来,是有这么一回事,一开始排水系统是在大相国寺先修建起来的,梵音大师对周元瑢有印象也不足为奇。
“他在这方面是有几分才能。”开平帝也不得不承认。
“贫僧在这大相国寺之中,每到初一十五,便会看到百姓们熙熙攘攘地来,热热闹闹地举办集会,再心满意足地散去,有时候集会会一直延续到深更半夜。”梵音大师声音和缓,不紧不慢地说道,周围的人不由自主便想听他说下去,“来到这里的百姓,莫不称颂皇上,因为皇上慧眼识珠,擢拔周少监上来负责此处的工程,才有百姓们越来越好的生活,百姓们不知道周少监,不知道武王殿下,却知道净琉璃街,知道灵渠,知道因此而感谢皇上。”
开平帝微微怔忡。
这话倒是没说错,这些有利国计民生的工程建设起来,百姓们多半不知道是谁负责的,却能切实体会到其中的好处,把这份感激和爱戴算作当朝皇帝头上。
“皇上可以仔细想想,这一年中,京城中的税收是不是有所增涨,来往的客商是不是变多,登记在册的户数是不是有所提升。”梵音大师笑着问道。
正是年底之时,六部都在做一年之中的统计,这些数目以奏折的形式呈现上来,确实如梵音大师所说的那样。
只不过,开平帝从来没想过,这会和城市改造有什么关系,只当是休养生息得差不多了,百姓也有余钱来消费,再加上各部呈报统计结果时,生拉硬拽也会归因成自己部门的功劳,开平帝也就没往没有统计发言权的少府寺想。
现在想来……可能确实有一些关系。
“武王殿下能为皇上举荐出这样的人才,让他造福京城这一方百姓,功德称颂,可都加在皇上身上,皇上为何不喜呢?年初皇上在敝寺进了一柱香,愿大晟千秋万代,盛世繁华,这愿望是十分宏大的,需要皇上拥有同样开阔的胸襟和识人的眼光,皇上既然能建立大晟,定不缺乏这样的胸襟和眼光。”
一番话从容说罢,梵音大师双手合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