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页(1 / 1)

('“我当时觉得太危险了,这不行,我不能让我老婆冒这个生命危险,我得带她走。”“但是直接要求要走,祭主肯定不能同意。那个护寨结界在那,偷偷跑又出不去。所以我当时一冲动,就给她下了这个假死蛊。”“这假死蛊是下下去隔一段时间生效,只生效一段时间,生效前得等多久、生效持续多久都根据各人体质不同因人而异。总之效果就是它期间内,这人各方面都跟真死了一样,效果过了就自动会醒,跟没被下过蛊人一样。”“这样一来,她假死的时候那个结界就会暂时消失一段时间嘛,正好我可以带娇娇逃走。”“所以我下完蛊就赶紧回去找娇娇了。”一口气说到这里,他才终于停下来,三根指头指天强调,“我发誓,我给她下的真的就是假死蛊,不致命的。”“而且杨萱可以给我作证吧?——她和祭主吵完架捅完人出来直接拽着她弟跑,跑到门口演绎就结束了,那时间挺晚的了。她还能跟祭主吵架,就说明那会儿祭主还活得好好的呢呗。”“那也未必,现在咱们又不能确定这个噬心蛊是不是下了很快就发作,万一它也是延时延很久的呢?”秦影耸耸肩,表示不吃这套。“虽然现在看起来少的确实是假死蛊,但这些蛊长得全都一样,你完全可以用掉噬心蛊,然后把假死蛊放到噬心蛊那一格里伪装。”“我……”秦祈噎了一下,显然没法证明自己没调换过盒中虫蛊,无法否认确实有这种可能性。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别的理由来为自己辩驳,高声道:“可是我没动机啊,妹妹!”“我可是出身青木寨的,知道如果仪式失败又没人带着及时补救,后果会有多严重。”“我是有动机让她暂时不能维持结界一段时间,但我没动机彻底干掉她啊!她死了,万一仪式彻底失败,黄泉之门打开关不上了,方圆几百里所有生灵都得遭殃,那我和娇娇也躲不开啊。——我何苦来哉?!”这倒确实是。听他这样说,秦影也暂时无言以对了,露出了几分思索模样。“那这个牵心蛊的格子里怎么有两个?多出来的是什么?”她转而又问。“这我也不知道啊,它从一开始就是两颗……我真的不知道。”秦祈自知这话听起来像是推诿回避,一脸无辜又为难地努力解释。“这副本又不是那种直接往脑子里灌所有角色记忆的,什么细节都有。我的任务里就只告诉我用假死蛊,连那玩意儿具体过多久起效都没说,剩下的这些蛊都是干嘛的、怎么用,我全都不知道啊……”“子母双蛊,本来就是一对。”这时穆塔突然开口,同时伸手过去取了那两颗乍一看一模一样的蛊虫蛹来,细细观察一翻,调整了一个角度给众人看。从那个角度看去,果然便见那两颗“药丸”果然有细微的不同,一颗泛着一层淡淡的金红色,另一颗则是完全纯黑的。“你是说,这种蛊本来就是两颗……?”秦影迟疑着不知该不该相信。穆塔也无意与她多费口舌,只淡淡将那两颗蛊虫又放了回去:“取了《百蛊录》来,自会分明。”——也是。假死蛊也好,噬心蛊也罢,还有这个牵心蛊,所有一切在副本中的设定都有可能和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蓝本不同。真要百分之百准确的情报,还是只有等一会儿回临青镇秦家取那本手抄的《百蛊录》副本才行。“说来,这个药盒你是随身携带?”这时黎明突然开口问秦祈。“你刚才说,你从秦影那出来直接就去找祭主了,因为祭主说的话临时起意给她下的蛊,这中间没再回你的房间取这个药盒,对吧?”“啊,是。”秦祈点点头,解释道,“这个我一般是在自己家的时候就随便放下,但只要是出门,不管去哪都随身带着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“它会在房间门口是因为我给祭主下完蛊之后就回去找娇娇,想带她偷偷到寨子边缘去,等假死蛊什么时候起效了就赶紧走嘛。但是我回去的时候发现她不在屋,就赶紧又出去找她。”“当时系统给我弹了个任务,说我心下焦急,离开时连装灵蛊的匣子掉落在地都不曾发现,非让我把它扔门口地上……”“杨萱你是想说,或许是有人动过他盒子里的蛊,他自己不知情?”此时秦榴先一步反应了过来,点出黎明为什么要刻意确认秦祈这个盒子是否从不离身。——从他出发去秦影那里开始,这些蛊就是不离身的。但有没有可能,它被掉在门口后,有人发现了它,并且用别的东西换走了盒子里的噬心蛊?比如用祭主房间里不翼而飞了的那颗百无禁忌丹?“你当时见荣娇不在,出去找她,找了多久?时间长吗?”黎明追问。秦祈略有迟疑,但最终摇了摇头:“这副本里也没个表,我也不知道啊……不过我个人体感是时间不长,附近找了一小会儿,然后就看到她正往我们房间这边回,正好碰见。”这样的吗……黎明心下盘算着这个时间——从秦祈掉落蛊匣,到出去寻找荣娇,找到后拉着往外跑,到她自己这边剑刺祭主,完后直接回去拉上竹子往外跑,最后两路人马是先后脚到达门口来看,如果秦祈在找荣娇上花的时间并不长,就说明从他离开祭主那里到她进去,这中间的时间跨度也不会长。这样的话,凶手要换到那颗噬心蛊再赶在杨萱之前接触祭主,时间就很紧张。 ', ' ')

最新小说: 心甘情愿(1V1) 我是恶毒小姑 和女二手拉手跑了[穿书] 完结+番外 穿到洞房花烛夜之后 盛夏(1v1,校园H) 穿书后我嫁给了美强惨反派 [综英美]先生,请收好你的罚单 敬亭山上勋花开 18X男主播 怀璧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