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别说,除了京畿营,皇宫里还有禁军。
甚至……说不得还需要连裴济西手里的七万人,也要算进去。
提及裴济西,施元夕突然想到了一件事。
她顿住脚步,转身看向了周瑛,问道:“太妃可知道,当年镇北侯麾下的尤蔚尤将军去了何处?”
托她和裴济西的那段婚事的福,她对镇北军的了解,算是整个大梁军队中最多的。
裴济西当年行事时,几乎不避讳她,导致她知道了很多镇北军的内部消息。
而镇北军最为主要的事,其实就是当年淮康帝在位时,镇北侯在储君之争里站队,跟了誉王。
施元夕口中的尤蔚,就是镇北侯麾下的一名勇将。
镇北军当年战功赫赫,且在朝中极具份量,原本的镇北军,不是七万人,而是一支有着十万兵马的强悍军队。
只是在镇北侯与誉王联合后,军队中产生了分歧。
底下的部分将士,是不愿意参与到了储君斗争中的,对镇北侯而言,那是他未来的无尽荣耀,他的从龙之功。
可对于底下的将士来说,便是在赌一个可能不会到来的明天。
事实证明,镇北侯的选择也是错的。
誉王后来牵涉到了谋逆案中,还连镇北军都牵涉到了其中。
在这中间,唯一幸免的,便是当年不赞同镇北侯跟随誉王的尤蔚。
尤蔚本身也是一名猛将,统率着军队,在淮康帝面前也格外得脸。
他与镇北侯政见不合,连带着底下的大军也出现了分歧。
当时淮康帝也有意削弱镇北军的军权,是以同意了将镇北军一分为二的事。
不过,尤蔚军威不如老镇北侯,最后也只带走了不到三万的将士。
这是施元夕从裴济西口中听到的原话。
至于真相是什么,就不得而知了。
眼下,他们这个小作坊想要发展壮大,还需要纳入新人。
而就算是他们自己本身可以能够肩负起武器制造的所有事,做出来的武器,也是需要人使用的。
这不是现代,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而以一敌百,或者远程攻占。
热兵器的到来,只是改变了作战方式,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境况。
路星奕在边疆中,即便是有所作为,边疆军队是作为他们在朝堂上的底气,是不可能随便将驻守边疆的大军调离边防线的。
这是底线。
那这个人手从哪儿来,就尤其重要。
施元夕甚至还想过裴济西。
只是,一旦拉裴济西入局,他必然要提出一些施元夕无法接受的提议。
另有就是,他拥有七万兵马,拥护声势过大,本身也野心勃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