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徐婉宁需要从中选几张出来,当做这一季度的先锋款。
要打响服装厂的名声,第一批衣服绝对不能差。
她的服装厂本来就要走中高端路线,所以质量不必担心,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款式了。
徐婉宁选择了两款女装,林安负责选男款,林荃负责选童装。
林荃再几张设计稿里挑来挑去,好半晌也没有打定主意究竟选哪两张。
“嫂子,我觉得你在为难我。童装童装,既然是孩子们穿的,那不如就让四个小家伙选啊!”
正好家里四个孩子,每人选一身,刚好两身女童的,两身男童的。
“童装是孩子穿的没错,但是付钱的是大人啊,所以衣服的款式,还是得迎合大人的审美。”
要不然家长看不过眼,未必会舍得花那么贵的价格给孩子买一件衣服。
林荃却道:“嫂子,我觉得还是得问问孩子们的意见。虽然出钱的是大人,但是孩子们也是又选择权的啊。你想想你带着孩子们去买东西的时候,是不是得先问过他们的意见?衣服,鞋子,包括女孩子的头花这些,都是选择的他们喜欢的?”
“你说的那种情况也不是没有,但大部分都是家里条件比较一般的,想给孩子买好的,却又只能买得起一件的,所以就要按照自己的审美来。”
“但条件相对好的家庭,可以同时给孩子们买两三件的情况下,自然会优先遵循孩子们的意见。你觉得呢?”
徐婉宁的思维是站在商人的立场,而林荃则是纯粹站在了一个母亲,且是一个不差钱的母亲的立场。
徐婉宁想了想,好像确实是这么个理儿。
“行,那就按照你说的,等会儿孩子们回来了,让孩子们自己选。每人选一身,选好以后,我就能着手让工人去制作了。”
林荃又问道:“嫂子,工人你已经找好了吗?”
“找好了啊。”徐婉宁解释道:“随着羊城那边服装厂的崛起,现在纺织厂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。很多人面临着下岗的危机。我特意找了一些上了岁数,但手脚麻利且经验丰富的人来我们服装厂上班。”
一开始她给开出的薪资待遇不算太高,就跟在服装厂差不多。
但因为这些人是下岗的储备人选,与其等到纺织厂开除,倒不如早早地另谋出路。
虽然薪资待遇跟在纺织厂差不多,但服装厂的福利要好一些,每个员工每个季度都可以得到两套新衣服,且都是自己在厂里选款式和尺码。
另外,在服装厂工作,每天早中晚三顿饭,全都免费供应,伙食标准还不会太差。
虽然服装厂也有食堂,但也要花自己的钱,且很一般。
总之,在徐婉宁的劝说下,短短两天时间,她就招到了十五个工人。
对于刚处于起步阶段的服装厂,完全够用了。
之前陈蓉几人做衣服,都是缝纫机配合着纯手工制作,这一次,她引进了相对先进的机器,可以大大加速生产力,工作起来也不至于那么累。
林荃听完徐婉宁的话,不由朝她竖起了大拇指:“嫂子,不愧是你!”
“现在工人都已经到位了,咱们再把款式选好,抓紧时间生产,等正式开业那天,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的。嫂子,服装厂饭负责人你选好了没有?”
“当然是咱妈啊,这还用问吗?”
当初她开成衣店,就是为了林母。
现在成衣店变成了服装厂,总不能让林母无事可做吧?
虽然每天很忙碌,但林母喜欢这样的忙碌,她的精气神都要比刚来京市的时候好上不少呢。
第1478章
不过,林母知情到底只是管了一家成衣店,投资成本小,规模也不大,所以她不担心会亏本。
但这一次,徐婉宁耗资好几万修建了一家服装厂,规模变大了,就连手底下的员工都多了不少,林母实在没把握自己可以管理好一家服装厂。
让她关起门来自己做衣服还行,管理那么多人,还要想着厂子的经营情况,只要想一想,林母就觉得很可怕。
“阿宁,要不你再找个人来管理服装厂?我实在是不行。”
徐婉宁自然知道林母是在担心什么,她笑道:“我让陈蓉给您打下手。平时一些琐碎的事情就交给她来管理,遇到大的决策,您来做决定。您要是实在拿不定主意的话,就回家问我就行。”
陈蓉是第一批到成衣店工作的大学生。
他们那一批一共去了六个人,两男四女。
徐婉宁一直在密切地观察着他们六个人,就想着从他们里面选拔一个合适的管理型人才。
一开始徐婉宁看中的并不是陈蓉,但后来她发现,陈蓉设计的衣服款式未必是六人里面最好看最受欢迎的,但她确实有统筹的能力。
所以让陈蓉给林母打下手,徐婉宁很放心。
服装厂不同于徐婉宁名下的其他产业,不是小打小闹,所以除了陈蓉和林母外,她还打算聘请一个专业的管理人,以后服装厂要逐渐成规模。
听徐婉宁这么说,林母可算放了心。
说完了服装厂的事情,林母后知后觉地想到自己今天意外碰到的米婶子,将这事儿跟徐婉宁说了。
“那个米旭强也不知道犯了什么事儿,居然被公安抓了起来不说,据说还通知了学校,要取消给他安排的工作。”
“虽然我不大喜欢米家人,但那孩子毕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的大学,举全家之力辛辛苦苦念了几年大学,眼看着就要工作挣钱了,结果出了这档子事情,一辈子就这么毁了。”